©hanklee_photo
全球城市競爭下,
建築的空間文化形式為何如此重要?
全球化進程促成社會、經濟結構調整與國家權力下放,城市崛起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支撐力量。後全球化是「只有城市,沒有國界」的不均質發展的競爭社會。
建築構成了城市建築的主要表現,城市建築也反映出由政治、經濟、文化所共構出來的社會構造的意識形態。城市的建築空間品質,集體消費之公共空間的服務功能等等,將成為城市吸引人才及企業投入的重要考量條件。
尤其住宅建築(家屋)既是都市服務的根本,也是集體消費共享城市的最需要的革新型式之一。而城市住宅建築(家屋)的在地唯一性及既私密又開放的空間特質,具有以鄰里為最小單位的市民認同,而這份認同也將隨著人口集約化和城市擴張,住宅建築(家屋)將越發影響和強化城市。
城市若要成為吸引全球人才的「永續之城」,城市住宅建築所散發的文化特質,顯得獨特而重要。
社會構造中文化、政治、經濟與城市建築之關係。
巨型城市興起,
卻面臨向全球表達自我城市文化的困境......
當代的世界是全球資訊資本社會下的都市擴張,其中八、九成以上都是房地產業生產機制下的住宅建築。而屬於城市建築中最重要的市民社會表現就是住宅建築的語言表現。
但在代工、模仿、移植、速成的利潤最大化的條件下,住宅建築的創作表達難以長期與之抗衡;所謂「全球/在地化」遂淪為口號,更別想在既定遊戲規則中改變經濟、政治乃至文化上的宰制關係。
持續營造出「具有家本質」的空間是住宅建築設計的基本價值。但當視野擴大為城市間的競爭,那麼必須認識到住宅建築更深層的價值:做為「城市表達自我文化」的重要關鍵。
放眼全球,被殖民過的國家大約有80%以上。許多城市因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對稱文化關係」中,呈現千城一面的失語之城。全球競爭下,唯重建公民社會中的新真實關係(城市建築與市民),才有機會蛻變為永續之城。
全球被殖民過的國家大約有80%以上。
邁向永續城市的第一步:
打造「自主、自信、共享的文化綠建築」
雅門設計群數十年來持續關注全球化社會變遷與城市建築議題。
我們認為:「空間即社會,設計即反思,建築即原我文化的實踐。」
能建立與市民語境相融又能「去殖民現代性」建立自己當代城市建築形象的殖民城市,相當稀有罕見。若能更進一步自覺自明地向全球表達自我城市文化內涵及風貌魅力者更是難中之難。如何面對大都會、巨型城市群的甦醒,不是過往古典、現代、後現代主義論述能解釋與回應的。
我們希冀以新的替代性論述與方案,對抗大量複製流動的商品世界,同時藉此看見具地域性集體認同的自身文化。我們期許我們的作品不僅能解決時代演進之下所必須面對的功能論之提問,同時再現跨文化中對生活空間的美好共性,更重要的是能以跨越歷史的文化特質重構出具主體性的城市建築。
住宅建築設計的核心價值就是:「以原我文化的唯一性,打造能夠讀取共同記憶、歷史認同、反身看見自己文化特質的城市建築。」讓我們的城市在蛻變為巨型城市的過程中,以集體認同的自我文化繼續前行,邁向永續之城。